某班同学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性学习。
同学收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信息。
表1 我国“三大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年 份 |
消费需求贡献率(%) |
投资需求贡献率(%) |
出口需求贡献率(%) |
2005 年 |
38.2 |
37.7 |
24.1 |
2006 年 |
39.2 |
41.3 |
19.5 |
2007 年 |
39.7 |
38.8 |
21.5 |
2008年 |
45.4 |
73.6 |
-19 |
2009年 |
52.5 |
92.3 |
-44.8 |
注:目前世界各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消费约为60%,投资约为30%,出口约为10%。
表2 我国与发达国家原材料消耗、资源利用与科技贡献率情况对比
|
原材料消耗(%) |
能源利 用率(%)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
钢材 |
水泥 |
木材 |
|||
发达国家 |
100 |
100 |
100 |
50 -84 |
60 |
中国 |
600 -900 |
3100-7100 |
500-600 |
30 |
30 |
(1)上述图表各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6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6分)
在甲组同学探究的基础上,乙组同学认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完善体制机制。
(3)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6分)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当人均GDP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②中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据央视新闻“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政府”,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013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7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运用文化的作用知识说明为什么“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年份 |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 |
研究与试验放在经费支出(亿元) |
GDP(万亿元) |
2006 |
2566 |
3003 |
21.6 |
2008 |
4490 |
4616 |
31.4 |
2010 |
6654 |
7062 |
40.2 |
2012 |
10242 |
50.8 |
材料二
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⑴我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 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⑵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奇迹般的飞跃,对于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中国百姓来说,“勤劳”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通过休闲消费享受幸福的生活。多省启动了国民休闲活动,引导居民更广泛地参与休闲活动,推动休闲经济发展。
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我国国民旅游休闲消费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