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泥石流、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对抗自然灾害还要以预防为主。
材料二:无论是汶川大地震,还是玉树地震或是舟曲的泥石流灾害,每次灾害发生后人们都能看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政府科学调度,抢救被困人员,转移安置群众等各项工作在有力有序进行。我们的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健全,灾后重建更加科学。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中国却没有被压倒,中国挺起了她不屈的脊梁!
(1)运用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原理,说明我国面对自然灾害问题应如何制定政策措施。(6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该如何领导人民进行抗震救灾。(8分)
(3)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8分)
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即将开启的“十二五”,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包容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于是,该市发动全市各行各业的力量,为实现科学发展而献计献策。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通过“市长热线”、“X市网亊”、“X市短信”等途径,短信纳言,网络问政,对人居环境整治、城镇化建设、完善城乡医保社保等方面,积极提出建议和批评。政府也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一旦非法扰民,领导就公开道歉,及时整改。正是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和相互包容,该市经济社会特色凸显,成功实现科学发展。
材料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此该市通过科学论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上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扩大内需;但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提高得过慢过少,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出现用工荒;提高得过快过多,会加重企业负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不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因此,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必须适时适庋。具体如何“适时适度”,普遍认为,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提高的幅度可以适当快一点,提高幅度大一点,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压力,还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对于欠发达地区,幅度则可以适当小一点、稳一点,因为当地企业承受能力不强,如果人工成本偏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的就业。
材料三:2010年前、后某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对比
(1)结合材料,用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市市民与政府之间是如何良性互动的?
(2)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市对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认识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10分) (3)结合材料三,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进入12月,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材料二:针对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2010年的宏观政策基调做出了显著调整。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的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有目的的防通胀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并听取民主党派意见的理由。
(2)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二加以分析。
材料一:2010年9月2日,郑州市棚户区一名64岁退休矿工因买不起新房,4年前开始在自家院子下面挖地造房,目前已挖出了一个50平方米的地下标间,初步实现了住人的构想。材料二:据2010年9月6日,河南都市频道调查,郑州市存在大量的空置房,比例达到30%左右。空置房对房价的暴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家拟对空置房实施征收空置税,来打击炒房行为,进而稳定房价。同时中央政府财政投资将会把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该退休矿工买不起新房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的上述做法有什么作用。
请将对应的财政作用选项填在空格中
①面对物价连续的持续上涨,2010年12月25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体现财政的作用。
②国家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现财政的作用。
③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现财政的作用。
A.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C.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有关材料统计,我国网民已达两亿多,写博客、发帖子、上网交流已成为许多网民关注社会、表达诉求、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材料二: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论坛、博客表达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网络问政”渐渐成为中国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重视网络民意。
材料三:小网站屡曝贪腐猛料,多名官员因其丢官。从曝光警察“遛狗门”、行政人员上网“种菜”、“最牛高尔夫球协 会”,到曝光“最牛房地产公司”……一起起引人关注的网络新闻,让浙江省温州市小小的民间网站在网民中迅速走红,被称为“最猛料网站”。当地领导称:小网站考验执政能力。
(1)通过网络调查,让网民反映真情、说实话,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种做法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行使哪些政治权利的尊重。(4分)
(2)结合材料二,试分析网民参与“网络问政”的政治生活依据。(15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应怎样参与“网络问政”。(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