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必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约法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 )
| A.效法美国 | B.效法法国 |
| C.维护总统的权力 | D.约束总统的权力 |
1911年8月10日,中国“海圻”号巡洋舰抵达纽约。1912年5月回到上海后“海圻”号应升起的国旗应该是( )
| A.大清王朝的龙旗 |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
| 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其实质是()
| A.建立服务农民的福利制度 | B.合理确定农民的赋税负担 |
| C.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D.实行公平合理的圣库制度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
|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
| C.中国社会全面落后 | 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反抗外来侵略 | B.寻求救国之路 |
| C.掀起民主革命 | D.推翻清朝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