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的借鉴意义在于
| A.必须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
| B.政府必须尽量减少对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的干预 |
| C.国家必须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减少恶性竟争 |
| D.必须按国际标准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 |
下表说明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
| 时间 |
发达国家间贸易 |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
| 1965 |
59.0 |
32.5 |
3.8 |
| 1970 |
62.1 |
30.6 |
3.3 |
| 1975 |
46.6 |
38.4 |
7.2 |
| 1980 |
44.8 |
39.0 |
9.0 |
| 1985 |
50.8 |
35.3 |
9.0 |
| 1990 |
55.3 |
33.4 |
9.6 |
| 1995 |
47.0 |
37.7 |
14.1 |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贸易趋向统计年鉴》)
A.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 “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 |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
| D.“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 |
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这反映出()
| A.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
| B.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 |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
| 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 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