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封体系中发生反应:N2 +3H2 2NH3 ΔH<0,
①以下图1、图2均表示该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在t2时改变某条件发生变化的曲线。
试判断,图1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图2中t2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 _________。
②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
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③工业生产中提高合成氨反应的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具体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强 C. 降低压强
D. 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E. 及时移出氨气
实验室里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和绿矾(FeSO4·H2O),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过程①中FeS和O2、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过程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会腿色的是。
A.品红溶液 | B.紫色石蕊试液 |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D.溴水 |
(3)过程③中,需要加入的物质是(化学式)。
(4)过程④中,蒸发结晶需要使用酒精灯、三角架、泥三角,还需要的仪器有。
(5)过程⑥中,将溶液Z加热到70~80℃,目的是。
已知:常温常压下,D、E、F、I、J为气体; 1molE与含1molF的水溶液恰好反应生成B。B是一种常见的化肥。物质之间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中和C中Fe元素均为+2价,则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写出过量单质H与K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饮用水安全在灾后重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某研究小组提取三处被污染的水源进行了如下分析:并给出了如下实验信息:其中一处被污染的水源含有A、B两种物质,一处含有C、D两种物质,一处含有E物质,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
K+、Na+、Cu2+、Al3+ |
阴离子 |
SO![]() ![]() ![]() |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ABCDE
(9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⑧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__
(2)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
(3)①-⑧的元素中,某元素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所得生成物溶于水,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氢化物分子空间结构为______ _
(4)写出由元素⑥组成的单质与元素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H-1 O-16 Fe-56)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请写出加入溴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蒸发皿质量是W1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列出原始计算式,不需化简);若称量准确,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6)为进一步探究样品的性质,他们又利用溶液A做了如下一些实验,其中现象、结论均正确的_
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A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证明![]() |
B.向A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
C.向沸水中滴加A的饱和溶液,立即出现红褐色沉淀 |
D.将A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Fe2O3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