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①应为《十二铜表法》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④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波默罗伊等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写道:“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梭伦改革中能有效缓释“新贵”们“耿耿于怀”的措施有()
①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④废除债务奴隶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86年5月,香港《广角镜》杂志曾记载一位台湾老兵的一段话:“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凛于严厉的禁制,我们将人性中最大的需求,压在心灵深处,只在深夜梦回之时,放枕痛哭。多少人等不及见到家人,客死台湾,饮恨终身。”此呼声()

A.有利于打破两岸交往的坚冰
B.表明台湾民众支持和平统一
C.说明了“一国两制”深入民心
D.直接促成两岸“三通”的实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邓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A.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B.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D.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