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编号,“   ”上按要求填名称,编号与名称全对才给分):

(1)1的化学组成成分主要是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            
(3)贮藏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与原核细胞比较,此场所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具有[ ]_____  _
(4)B图细胞中没有,但与A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              
(5)如果B图为大葱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6)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组成物质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人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目前临床使用的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其简易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指的物质是________,②所指的物质是________。
(2)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最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它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的识别和结合部位。
(3)CHO是仓鼠的卵巢细胞经过细胞培养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的无限增殖细胞。重组 CHO细胞培养需要____________的环境及营养、温度、pH和气体环境适宜的条件。
(4)检测rhEPO的体外活性需用抗rhEPO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并可大量制备,它是由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其特定 B淋巴细胞通过____________技术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分泌的。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1981年由巴西引入广东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对农作物危害极大。
(1)福寿螺喜食农作物幼苗,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福寿螺在广东能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一些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地区尝试利用中华鳖防治福寿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一般应采用________法。从种群数量特征上分析,放养中华鳖后的 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中华鳖只以福寿螺为食,则幼鳖从 200克增加到 2000克,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福寿螺______克。
(3)利用中华鳖防治福寿螺,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这样一来,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原理。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大肠上生长出无数的息肉(腺瘤),这些腺瘤如不治疗,最终 100%会发生癌变,成为结肠直肠癌。患病个体的 APC基因中发生了一个单碱基突变,从而使其翻译的产物中第 147位的精氨酸替换为谷氨酰胺。已知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分别为 CGC、CGU、CGA、CGG和 CAA、CAG。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患病个体APC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2)科学家在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致病基因进行检测时,应使用作为探针,应用技术,来鉴定基因的碱基序列。
(3)右图为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 A、a表示)

①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病。
②若Ⅱ4个体与患病女性个体婚配,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2分)。
③图中Ⅲ 8和Ⅲ 9都患病的概率是
④如果该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是1/10000,则该地区该病的致病基因基因频率是

研究者选取南瓜幼苗进行了无土栽培实验,右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点时叶肉细胞中 O2的移动方向是。研究者用含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2)据图分析,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佳温度为℃。
(3)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图中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4)研究者分别用12%的氧气和 22%的氧气对两组幼苗的根系进行持续供氧。一段时间后,测得用 12%的氧气处理植株的干重显著低于另一组,原因是

回答以下关于酶的问题:
(1)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相同,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甲、乙两种酶,甲、乙两种酶的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酶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

(2)乙酶是大麦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淀粉酶,在生产啤酒过程中,用________处理大麦种子,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产生乙酶。
(3)为探究NaCl和CuSO4对乙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假设SO4对(-) 乙酶无影响)。分析回答:
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设置 D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5)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A试管中的颜色是________;
但在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