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在反应A(g)+3B(g)=2C(g)+2D(g)的速率测定实验中,分别 测得反应速率如下:v(A)= 0.15mol·L—1·s—1 ,v(C)= 0.3 mol·L—1·s—1 ,则用C来表示反应进行的速率更快。
C.如图所示,在一U型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Na2SO4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型管内会形成一个倒立的三色“彩虹”,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红、紫、蓝
D.反应HCl ( aq ) + NaOH ( aq ) =" NaCl" ( aq ) + H2O ( l ) △H < 0,在理论上能用于设计原电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28 g晶体硅中含有Si—Si键的个数为2NA |
B.124 g白磷(P4)晶体中含有P—P键的个数为4NA |
C.12 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4NA |
D.SiO2晶体中每1 mol Si可与氧原子形成2NA个共价键(Si—O键) |
下列叙述肯定正确的是( )
A.在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
B.在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
C.在极性分子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
D.在原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极性共价键 |
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不正确的是( )
A.熔点:CO2<KCl<SiO2 |
B.沸点:乙烷>戊烷>2甲基丁烷 |
C.密度:苯<水<1,1,2,2四溴乙烷 |
D.热稳定性:HF>HCl>H2S |
在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中,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
B.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000℃左右 |
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 |
D.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
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种元素A、B、C、D分别为O、Ca、Na、Ar
B.元素A、B、C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CaO2、Na2O、Na2O2等
C.元素A、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C
D.元素B、C电负性大小关系为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