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 |
| B.孙中山先生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共的正确主张 |
| 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三大政策,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 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相同 |
1913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霍姆斯认为,“如果我们丧失了宣布国会立法无效的权力的话,我不认为美国走到尽头了。但如果我们不能宣布几个州的法律无效的话,我认为联邦就会陷入危机。”这表明,他强调的是维护美国政治体制中( )
| A.分权制衡原则 | B.契约神圣原则 |
| C.人民主权原则 | D.联邦至上原则 |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当时( )
| A.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督权 |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
| C.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
梭伦说:“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梭伦改革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
| A.颁布“解负令” |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
| C.组成“四百人会议” | D.设立陪审法庭 |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
|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
|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
|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
|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