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16——18世纪海上霸权转移的顺序,正确的有()
| A.西——法——英 | B.葡——西——英 |
| C.荷——法——英 | D.西——荷——英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 B.抢劫和掠夺财富 |
| C.大量输出商品 | D.建立殖民地 |
观察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⑴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的航路 |
| B.图⑵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
| C.图⑶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
| D.图⑷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
|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
|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 |
|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