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
A.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 | B.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 |
C.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 |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跨国公司发挥的作用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
③冷战以后局部冲突减少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关贸总协定②其成员国利益平等
③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④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欧共体发展到欧洲联盟,其发展之处包括
①成员国数目增加②一体化领域由经济开始转向政治
③货币一体化④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