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 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 D.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
以图证史和以史释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严昌洪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以大量的历史图例,展现了民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时期社会生活的灿烂画卷。下列图例反映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
A.宣统三年银币发行时中国已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B.民国三年银币发行时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窃取 |
C.图例一到图例二的变化反映近代中国的民主化历程 |
D.民国三年银币发行表明当时中国的政体依然是君主专制 |
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这里的□□□应为( )
A.洋务派 | B.强学会 | C.义和团 | D.同盟会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
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
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 |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 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 |
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 )
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 |
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
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
D.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