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国际妇女运动一百年。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三,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5)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材料三: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8)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8)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9)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报知新闻》的社论《天赐良机终于到来》(1941年12月9日晚报)说:“残虐无道,掠夺瓜分世界,地球上人类应当共同拥有的财富与资源的80%被他们占有。恬不知耻的英美,竞进一步把魔爪伸向了东亚的最后一块肥肉——中国大陆。国民,奋起吧!国民,前进吧!照耀我们的是三千年国体的精华!”
——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对太平洋战争起因的认识。对此,你有何评价?
材料二在被称为“没有比这里竞争更激烈”的新闻界,战争就是扩大发行量的最好机会。反对战争不仅会引来政府和军部的不满,也会惹怒国内爱国主义的民众,发表反战言论的报纸会被骂为“卖国贼”“汉奸系”。……政府还出台了《报纸法》等言论管制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违反禁令的文字将被审查部门禁止发行,每一次禁止发行都将造成报社的巨大损失,政府和军部还会利用利益关系恐吓广告主刊登报纸广告,彻底断绝报社的收入来源。
——王绍贝《“搭上性命的新闻报道”时代》
(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报界在近代成为战争宣传机器的原因。
【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6月,当时国民议会主席)巴伊先生发言:我请求我和秘书们首先宣誓;他们随即按照下述文字进行宣誓:“我们立誓,决不与国民议会分离,在王国宪法的制定和巩固于坚实的基础之上以前,誓必集会于环境所要求的任何地点。”全体议员都在主席面前宣读了同样的誓词(史称“网球场宣誓”)。
——吴绪等选译《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民议员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网球场宣誓”体现的精神和作用。
材料二(1791年7月17日,哥德利埃俱乐部召集巴黎群众于马斯校场,当场宣读了一份请愿书。)全民族的代表们,你们的任务将近完成了……但是出现了一件滔天罪行:,路易十六逃跑……立法者们!人民的意志不是这样的,路易十六的罪行确凿,这个国王已经放弃了王位。我们要求通过他的退位,同时召开新的制宪议会作为真正的国家法庭来宣判这个罪犯,而尤其是要决定如何接替他的职务和新的执行政权的机构。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2)据材料二指出这份请愿书的核心要求是什么?它们的愿望是怎样实现的?
(10分)【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官吏俸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二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一《魏书·高祖纪》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制度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太学教育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国民学校修身科初级教科书《公民须知》目次
(注:刘大绅编、教育部审定,商务印书馆出版,1917年1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教育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形成因素。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订立的《九江岳氏家规》中强调祭祀的时候“拜跪尤不可懈怠”,并规定“倘赞礼方完,执事者致祭,即哄然手弹膝尘,亦属不敬”。而同时代《南海荷溪乡何垂裕堂族规》中扫墓之仪式规定为“(一)齐集;(二)立正;(三)行三鞠躬礼;(四)肃立;(五)颁发领胙券;(六)礼毕”。
——黄书光《变迁与转型: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家族教育的两种倾向。你对近代家族教育的发展有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