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

年份
工业总产值
(亿元)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
比上年
1966
2 534
+17.3%
558.7
+24.4%
1967
2 104.5
近-10%
419.4
-25%
1968
2 015.3
-4.2%
361.3
-13.9%

 
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五:“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底我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尝试”率先在哪些地方进行? 在怎样的背景下“尝试”变革的?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研究“二战史”的著述很多。对于“二战”爆发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大多认为“二战”爆发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前,(3) 当时维护和平与民主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4)“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5) 盟是怎样形成的?它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从它的形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美国不仅拒绝在外交上承认它,而且华盛顿的官员们对请求去苏联的旅游签证的回答竟然是:“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国家!”在这样的敌视中,苏俄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材料二: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材料三: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的工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材料四: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美国人,也尝试着以新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五: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使它推动优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3分)
(2)结合材料二,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列宁的乐观态度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4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推进工业化,苏联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欧美资本、技术、人才“开始转向苏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当时的美国从苏联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
(5)你认为材料五中“自由的缺点”和“计划的优点”各是什么?
(6)材料二和材料四、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请回答:
(1)简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原因。
(2)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3)简述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高一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该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2)汉唐政府是怎样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
(3)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消极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