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与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在经济全球化中蛋糕是做大了,但是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拿走了。
---- 摘自《干部群众关心国家的25个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西方国家的政府特别是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成了西方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主要工具。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对外债务和对外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几乎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正是这一源源不断增加的海外利润,支撑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保持了这些国家近几十年的社会稳定。
----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饥饿的女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照片摄于1993年的非洲。照片中,一个饥饿的女孩奄奄一息,身后站立着凶猛的秃鹰,等待下一秒钟即可享用的猎物。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强,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面临的主要任务。
(32分) 以法律保障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指出:“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统治)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他认为这种“非法之法”不仅是祸乱的渊薮,而且束缚了天下人的手足。他强调应建立“天下之法”的法制,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只有法制完善了,才能够治平天下。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迫切需要出发,明确提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重要议程上来,从此我国立法活动全面恢复并迅速展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立法路子。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立法工作,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吴邦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对中国古代法制弊端及其解决办法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认识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以17、18世纪的英国、美国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示两部法律文件在性质和历史作用上的不同。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后来孟子和荀子初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在人性论方面,他们是一致的。西汉时期,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误并予以改正。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引起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3)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如果要给以上材料拟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派别 |
主要主张 |
社会实践 |
特点 |
洋务派 |
学习西方技术 |
① |
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
② |
要求变法维新 |
戊戌变法 |
③ |
新文化运动领袖 |
④ |
新文化运动 |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
回答:
1、请写出表格中序号对应的内容。
2、阅读表格,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这些派别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
3、综合分析近代不同派别为达到共同目标追求从而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瑾、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分)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我们必须对我们的国民、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的未
来增加投资,同时削减我们庞大的债务.在一个我们必须竞争每一个机会的世界里,我们必须
这样做。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宗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