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茶叶 |
1022159公担 |
1055064公担 |
蚕丝 |
37529公担 |
59946公担 |
大豆 |
57506公担 |
760522公担 |
棉花 |
8486公担 |
290417公担 |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的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
请回答:
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要求:回答要层次清楚,论证严密,言之有理)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制造糖酒、糖蜜和食糖而进行的甘蔗生产,与黑奴贸易和贵金属掠夺一起,成为整个16世纪中西班牙的巨大财源。西班牙国王偿还了他的巨额外债,并资助了他的战争,国王像发了财的冒险家、贵族、商人一样,从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般的扩散了。
——M.博德《资本主义史》
材料二: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很大部分来自于美洲的金银,这与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和一定程度上垄断了对东方的贸易有关……在对东方的贸易中,西班牙国王要征收20%的贸易税,这样,西班牙就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财富。但是,西班牙国王却不能保住这些财富,这是因为,首先,西班牙的军事开支庞大……从海外得来的金银只能作为补充。其次,西班牙本身没有什么商业和工业基础……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呢绒、橄榄油,这些物品的出口根本无法平衡西班牙的进口,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巨额逆差,西班牙就用从美洲获得的金银来弥补。这样,美洲的金银就通过西班牙流到了热那亚、尼德兰、英国、法国和南部德国,海外的财富没有被西班牙用来进行工业和农业建设,却通过西班牙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原始资本,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朱孝远《近代欧洲的兴起》
请回答:
(1)在近代早期,西班牙国王曾经掌握过巨大的财富,依据材料分析西班牙财富的主要来源。
(2)巨大的财富为什么没有使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3)西班牙的财富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陈启沅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各国,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有人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率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各属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尽用机器,多至数百家……
——《南海县志》
材料二: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
民国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工厂数 |
17 |
37 |
37 |
50 |
33 |
34 |
29 |
23 |
——中华民国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纱锭数
每厂平均纱锭数 |
|
外商企业 |
51664/厂 |
华商企业 |
23686/厂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三: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单位:%)
年产百万吨以上 |
年产10万~99万吨 |
年产1万~9万吨 |
年产1万吨以下 |
|
外商企业 |
100 |
88.5 |
41.1 |
0 |
华商企业 |
0 |
11.5 |
59.9 |
100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的情况(单位:家)
江苏 |
直隶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奉天 |
湖北 |
陕西 |
黑龙江 |
广西 |
其他各省 |
155 |
4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3 |
1 |
0 |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估计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当时在其发展上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