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灵魂称义不因为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马丁·路德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分析其提出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加尔文派的改革自始至终就一直和政治力量紧密结合。更确切地说,加尔文推行宗教改革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与日内瓦政府争夺权力的过程。最终他把日内瓦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但教权高于政权的城市神权共和国。
(2)与材料一相比,加尔文与马丁·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材料三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戊戌变法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 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让‘人民’获得自由”和“地位上升”的措施。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
──苏辙《栾城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上海英商,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
(3)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揆度》:"百乘之国,中而立市 ","千乘之国,中而立市","万乘之国,中而立市"。
——《管子揆度》
材料二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三 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城市平面图。

材料四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当然,封建官僚体制……都延缓了这种转变。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唐、宋时期市场的格局有何显著不同?反映了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已经形成的原因。“延缓了这种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