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最早。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在香港出版之《循环日报》,光绪二年上海出版之《新报》,及光绪十二年在广州出版之《广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孙中山后来在《中国之革命》一文中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摘自冯自由《革命逸史》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我国报刊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人自办报纸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
(4)从现代化的特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试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要表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问答题(24分)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2分)
(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4分)
(3)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8分)
(4)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各有何突出特点?(4分)
(5)概括指出上述特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4分)
(6)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观察下面四幅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
(2)图一和图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有何不同?各自的影响如何?(2分)
(3)图三中的地方行政制度后来造成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4)图四和图二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关系?简述其影响。
(5)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二: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撤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材料一、二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
(2)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

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汤因比
回答: (1)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的命运?
(2)哪一著名的实践对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3)这一本质特征对战后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有何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
有支配的权利。                        ——杰斐逊
材料二:
所有正确的或合理的事情都为分离作辩护。被杀死人的鲜血和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是个荒谬的梦想……        
——潘恩《常识》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四: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现行高中世界史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同《独立宣言》相比,有何进步性或保守性。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787年美国宪法作出客观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