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掊:搜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牧地初不隶县           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C.忧疾过于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译文:                                                                  
(2)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译文:                                                                    
(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会说齐国话,与其请一个齐国人过来教,不如把他送到齐国最繁华的街里庄岳去学。
B.孟子认为戴不胜的国君做出不善之事,是因为善士薛居州不在他身边,不能给他及时有效的指导。
C.孟子运用了设喻的方法来问戴不胜,让他明白“欲王之善”的道理。
D.国君周围多是好人,他就会和大家一起做好事。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他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清传》
[唐]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售出。②蚩:愚 ③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皆乐清求药 就:向 B.冀速已:治愈
C.相于户属:接连不断 D.不亦翦翦翦翦:狭隘;浅薄

下列全能表现宋清“取利远”的一项是()
①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
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④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⑤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⑥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清是个很高明的医生,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治病,他开的药方都能使患者很快康复,因而深受人们的赞誉。
B.宋清对不能当即付清钱者也给好药,还烧掉估计无法偿还者的欠条,这引起人们的议论,宋清认为自己既非有道者,也不是呆傻胡来的人。
C.有不少被烧掉欠条的人,后来纷纷厚报宋清,尽管至死也不能偿还债的人更多,也并没有影响宋清发家致富。
D.作者认为宋清能从长远打算,不计较眼前之利,他的作为是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所不及的。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②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之,戎独不往。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多子,苦李也。”取之信然。
戎在职(任侍中时)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和峤:西晋大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辈竞之,戎独不往 趣:争着去
B.树在道边而多子,苦李也必:一定
C.以母忧职去:离开
D.而容貌毁悴,然后起。杖:拐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树在道边多子,必苦李也 B.问其故
其隙也,则施施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帝遣医疗 D.又尝群儿嬉于道侧

杳不知其所嬴而不助五国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幼年时与众不同,同伴争着摘李子,只有他不去。他认为树在路边而果实却多必是苦李。
B.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后来升任光禄勋、吏部尚书。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皇帝深知他是哀伤过度,为此担忧,派医生为他治疗。
D.刘毅认为和峤虽然睡草席吃稀饭,但不过是生孝。至于王戎,那是死孝,陛下该先为王戎担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2)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川相(同“缭”,连结,盘绕)何为其也(这样)
B.一世之雄也(本来)飞仙以遨游(持,带。这里意为偕同)
C.而莫消长也(终究)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经)
D.其破荆州(当)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哀吾生须臾不知东方既白
B.今安在哉耳得之为声
C.知不可骤得相与枕藉舟中
D.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下列各句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B.客有吹洞箫者
C.游于赤壁之下 D.而又何羡乎

下列对这几段文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深切感慨。这些感慨为下文苏子心志的表白作了铺垫。
B.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结尾“不知东方之既白”体现了作者“悟透而喜,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相与枕藉乎舟中”看似洒脱,实则暗示作者心中仍存有那挥之不去的烦闷心理。

翻译划线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毙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膑以刑徒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门虽设而常关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