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0.14mol·L-1 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其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稀H2SO4溶液取10.00 mL 待测H2SO4溶液,配成1.00 L稀H2SO4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用序号填空)。
1烧瓶2锥形瓶3容量瓶4烧杯5酸式滴定管6漏斗7玻璃棒8胶头滴管9量筒
(2)滴定用酸式滴定管取稀释后硫酸溶液20.00 mL,注入 中,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摇匀后,用0.14mol·L-1 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直至加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恰好使溶液 即可停止滴定。
(3)计算
根据上图所示0.14mol·L-1 的NaOH溶液的用量,计算稀释前后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4)碱式滴定管在注入0.14mol·L-1 的NaOH溶液之前,用水冼净之后,立即装入0.14mol·L-1 的NaOH溶液,其结果将会使测得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滴定前,盛稀释后H2SO4溶液的容器用水冼净后,用H2SO4溶液润冼,再准确量取20.00 mL 稀释后的H2SO4溶液,并滴入数滴酚酞试液,然后用NaOH溶液滴定。其结果将会使测得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内无气泡,在滴定结束时,管内进入气泡。记录消耗NaOH溶液体积时,未赶走气泡,结果将会使测得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溴水褪色,烧瓶中浓H2SO4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⑴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⑵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乙醛,也会使溴水褪色
⑶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这个现象是
⑷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I和II之间增加如图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其作用是,B中的试剂为。
⑸处理上述实验后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填字母序号)。
A、废液冷却后倒入下水道中
B、废液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C、将水加入烧瓶中稀释后倒入废液缸
电石中的碳化钙和水能完全反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排水,测量出水的体积,可计算出标准状况下乙炔的体积,从而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1)若用下列仪器和导管组装实验装置:
(1)如果所制气体流向从左向右时,上述仪器和导管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直接连接的顺序(填各仪器,导管的序号)是接接接接接。
(2)碳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4-2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 C2H50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
乙醚 |
乙醇 |
乙酸 |
乙酸乙酯 |
沸点/℃ |
34.7 |
78.5 |
118 |
77.1 |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若用同位素180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
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0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现象:;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 B.碱石灰 | C.无水硫酸钠 | D.生石灰 |
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⑤中,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4)下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mL
某化学学习小组对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I:
(1)取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铝丝分别与等体积的、PH相同的盐酸、稀硫酸反应,随反应进行,盐酸中生成气体的速率明显比硫酸中生成气体的速率快,对此原因,你认为合理的猜测是下列的(填写相应的字母);
a.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b. Cl-能促进此反应的进行
c. SO42-能抑制此反应的进行
d. 硫酸使铝发生钝化
(2)为了探究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药品,填写实验方案中的空白部分。
药品:氯化钠固体、硫酸钠固体、硫酸铜固体、氯化铜固体、6mol/L盐酸、3mol/L硫酸、18.4mol/L硫酸、5mol/L硝酸。
方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铝丝和等体积的(填写相应的试剂,下同),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固体并振荡使固体溶解,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略。
实验II:
取足量的形状、质量均相同的铝丝分别与等体积的6mol/L的盐酸、6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待反应停止后取出剩余的铝丝洗净、干燥、称量,剩余铝丝的质量关系是前者后者(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观察反应后的液体,发现铝与盐酸反应后所得的液体是黑色浑浊的,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沉淀,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猜想
同学们查找资料后获得如下信息: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所用的原料氧化铝是从铝土矿中提取的,所以得到的氧化铝中可能还含有微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两种杂质,据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此黑色固体是铁单质,可能是电解得到的铝与杂质反应生成的,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猜想2:此黑色固体是硅单质,是电解得到的铝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的。
猜想3:此黑色固体是铝单质,是铝与盐酸反应时因反应过快而变成粉末分散到溶液中;
猜想4:此黑色固体可能是上述若干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相关实验:
将反应后所得的液体进行过滤、洗涤,分别取少量固体置于两支试管中,完成下列实验:
① 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时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证明猜想一定不正确(填“1”、“2”、“3”、“4”)。
② 向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固体是否溶解。实验时发现固体完全溶解,证明猜想一定不正确(填“1”、“2”、“3”、“4”);
(3)得出结论
综合实验①②的现象,可推知猜想(填“1”、“2”、“3”、“4”)是正确的,固体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