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八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三个世界理论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不结盟原则 | D.国家主权理论 |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 B.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 |
| C.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 |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 A.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的共同愿望 |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
| C.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要求 |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
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不包括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 B.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
|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 D.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