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B是呼吸道管壁上分布最多的两种细胞结构示意图,即纤毛细胞和黏液腺细胞,当灰尘、病菌等异物进入时,呼吸道可将包裹异物的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将痰排出体外。
观察图中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填字母)是黏液腺细胞,其中的 、 (填细胞器)特别发达,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粘住灰尘、细菌,湿润气管。
(2)纤毛细胞结构和功能上最显著的特点是
(3)与所有上皮细胞一样,呼吸道上皮细胞也不断衰老、脱落,并被底部向上推进的新细胞所代替,图中C、D细胞位于A、B的底部没有突出的特征,它们均属于未分化细胞,比较它们的结构,其中 (填字母)细胞可能演化为纤毛细胞。
(4)冬、春季节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黏膜受损,其 免疫力降低。
下表示细胞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 |
细胞或器官 |
产生的信号分子 |
信号分子传递的途径 |
受体细胞 |
细胞反应 |
Ⅰ |
垂体 |
激素甲 |
血液 |
甲状腺细胞 |
① |
Ⅱ |
胰岛B细胞 |
激素乙 |
血液 |
多种细胞 |
② |
Ⅲ |
神经细胞 |
③ |
突触 |
唾液腺细胞 |
分泌活动增强 |
(1)激素甲受 和 激素分子的调控,人在寒冷环境中,激素甲分泌增加时,细胞反应①表现为。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若给其注射胰岛素细胞反应②几乎不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信号分子③的名称是 。若③能使神经元兴奋,则该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是。当唾液腺细胞完成细胞应答后,信号分子分解,以终止细胞应答停止分泌唾液。己知某种神经毒素能够阻止③的分解,唾液腺细胞反应表现为。
如图1表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该果蝇所产生的一个异常生殖细胞,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精原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时,在次级精母细胞(中期)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一个初级精母细胞X染色体上的两个W基因在期发生分离。
(2)若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3)图2所示是一个异常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
(4)果蝇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已知R、r位于常染色体上,分别控制长翅和残翅这相对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欲判断残翅果蝇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
实验步骤是:
先利用果蝇与纯合长翅且4号染色体缺失的果蝇交配,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且比例为 ,则说明残翅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则说明残翅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浓度CO2对绿萝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随着CO2浓度升高,绿萝幼苗还原糖的含量也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
(2)较高CO2浓度有利于绿萝幼苗度过干旱环境,据图分析原因是 。
(3)Rubisco酶催化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过程,提取该酶,在体外一般通过测定来表示其活性。在测酶活性时,反应液应加入,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4)下图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CO2浓度对Rubisco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自A点开始温度升高5℃,曲线会发生变化,请画出变化后的曲线。
乳糖酶能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一 |
酶浓度 |
0% |
1% |
2% |
4% |
5% |
(乳糖浓度为10%)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100 |
200 |
实验二 |
乳糖浓度 |
0% |
5% |
10% |
20 % |
30% |
(酶浓度为2%)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65 |
65 |
A.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B.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提高反应温度条件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可确定该蛋白质的抗菌效果。
(1)抗菌实 验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菌蛋白需在灭菌_____(填“前”或“后”)加入。
(2)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__________处理。
(3)该实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抗菌蛋白本身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因此,该实验操作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