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人类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最具说服力的实验。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如果仅凭猜想,控制其性状的遗传物质有可能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得到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3)当接种噬菌体后培养时间过长,发现在搅拌后的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4)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 DNA分子。理论上分析,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复制出n个子代噬菌体,其中携带32P的噬菌体有              个。复制时用的原材料来自于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有关生长素的两组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对燕麦胚芽鞘做如下处理: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的尖端;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并放在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上述装置均用相同的单侧光照射。

(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能直立生长的有_________。
(2)弯向光源生长的有_________。
(3)不生长、不弯曲的有_________。
(二)将培植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图),其中第②号和第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

(1)选择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④装置中的蚕豆幼苗的茎尖生长情况是。如将④装置的蚕豆幼苗放在匀速旋转器中央,暗箱不转,则茎尖的生长情况是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 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降低,对相关感受器
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降低了对水分的_____________。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___________
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__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分解,抑制_____________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

图1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能影响该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 )(不定项选择)

A.空间 B.营养 C.年龄组成 D.季节变化

(2)在图1的点,种群达到K值。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点。
(3)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循环;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丙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
(4)若该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至少需消耗海洋植物Kg,这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的特点。

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2n=16)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 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5%盐酸溶液和95%酒精溶液中5~8 min。
步骤D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
时间/h
0
12
24
36
0.01
24
10.71
13.68
14.19
14.46
36
9.94
11.99
13.59
13.62
48
7.98
10.06
12.22
11.97
0.1
24
7.74
9.09
11.07
10.86
36
6.12
7.87
9.98
9.81
48
5.97
6.68
7.98
8.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5%盐酸溶液和95%酒精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请写出“步骤D”的操作:,“步骤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⑥观察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_性染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实验可知,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等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符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段,乙图中1是(填名称)
(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染色单体消失于图。生物体的细胞大多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
(4)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乙图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