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是1949年1月10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新四军的敌后抗战 | B.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
C.百团大战的辉煌战果 | D.三大战役的重大进展 |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B.国民党的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
2014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
C.记住历史,忘记仇恨 | D.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 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
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
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
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