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美德即知识”。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

A.阐释智者学派的主张 B.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C.普及人文哲学知识 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市民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渴望

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但与其不同的是()

A.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B.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人心”是万物本原
C.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D.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大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世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公元146年)时,太学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家教育取得发展

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C.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D.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