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史实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时期,广州附近爆发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B.广州黄花岗起义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
C.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
D.1926年夏,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
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 | B.舆论的大力宣传 |
C.传统名剧的再现 | D.文化教育大跃进的推动 |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对资本家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
C.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 D.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
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
C.“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