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 B.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求自强 |
C.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 | D.西方列强极力阻挠破坏 |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895年 |
1913年 |
增 长 |
货物性质 |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产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
中国出口 |
0.28%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
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
②洋务派在广州兴办一些企业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 B.实行察举制 |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 D.郡国并行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