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时期规定,由刑部复核各地重大案件;宋太宗时,在中央设审刑院,各地重大案件,先由大理寺断定,再报审刑院评议成文,上奏皇帝。审刑院不归宰相统领,直属皇帝。这表明北宋时( )
A.已经形成了权力部门分立的政治体制 | B.已经形成了司法独立的体制 |
C.司法相对公正 | D.避免了冤假错案 |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 B.资产阶级革命派 |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 D.马克思主义者 |
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 | B.政治革命 |
C.社会变革 | D.文化复兴 |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D.主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
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 |
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
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