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英才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短裤。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赀为郎,事孝景帝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相如见而说之 图穷而匕首见 |
C.相如与俱之临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
D.临邛令缪为恭敬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下列各组句子,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
B.因病免,客游粱。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
C.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8分)
(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分〕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2分〕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
C.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信:实在,确实 | D.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乘:乘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
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邦有道,危言危行()
②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某公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三国演义》第30回)
曹操如此热情待许攸,许攸接着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说钓
清•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⑴,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注:(1)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饵钓而下之饵:放饵料 |
B.盖逾时始得一动逾:超过 |
C.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间:间隙 |
D.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率:大多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持篮而往②起立而伺之 |
B.①余疑钓之不善②是得鱼之小者也 |
C.①乃收竿持鱼以归②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 |
D.①手倦足疲,倚竿于岸②其趣或类于求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是小鱼之窃食者也 |
B.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 |
C.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 |
D.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
下列各句中,都以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的一组是()
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②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③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④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
⑤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⑥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①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 |
C.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
D.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②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
解释下列加点字。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
(2)序八州而朝同列序: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
(6)宁许以负秦曲负:
(7)稍迁至栘中厩监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