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第一次超50%,被国际友人赞为“全球经济迷雾中的灯塔”。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保增长”之后,提出了“稳增长”目标,强调2010年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材料一:2009年我国为“保增长”,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其中民生工程所占比重超过50%,加大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力度,在国务院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展“升格”到国家战略高度,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高达17%,成为经济领域的“新亮点”……2009年四个季度我国GDP分别增长6.1%.7.9%.8.9%.9.5%与2008年第四季度的10.6%对比,成V形复苏,全年 GDP“保八”定局。
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

注:①2008年,世界各国消费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
②2009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但投资还是遥遥领先,外需出口起色不大,消费改观仍有限。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我国经济2010年实现“稳增长”目标的启示。(注:答对三点就给满分9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6分)能源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續发展,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 结构,构建安全、穗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注: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3.7%,而我国仅占45%,2012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接近30%。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逐步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建立上下游价格合理传导机制。”
(1) 联系材料一,概括图3反映了的我国天然气发展哪些经济信息。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合理性。
(2) 根据我国天然气现实情况和价格改革的要求,简要评析李嘉图的经济自由和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材料二 在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的背景下,国际能猓价格总体呈现上涨态势。金融资本 投机形成“投机溢价”(溢价是指较正常竞争条件下高出市场价格的那部分价格),国际局势动荡形成“安全溢价”,生态环境标准提高形成“环境溢价”。发达国家将继续掌控世界能深资源和市场主导权,能源市场波动将主要給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和压力。
(3) 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为我国应对好国际能源市场风险和压力提出对策。 (8分)

(28分)实体经济是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 它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当•斯密说:“国民财富非由不能消费的货币财富组成的,而是由社会劳 动每年生产的可消费的货物组成的。”实体经济是构成财富“物质内容”的源泉,其规模 和水平决定财富数量和质量,“国人苟能多一实业,则国家多一分之富矣”(孙中山语)。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 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1)结合亚当.斯密的财富观的有关内容,简要说明我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下图是我国2008—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情况:

注: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材料三当前,我国工业大而不强,产业层次低、升级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十 分突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缺乏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产业集中度低。
(2)概括材料二(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三,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就如何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四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不少资本转向民间借贷、炒房、股票等市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的局面。 其实,虚拟经济是依附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背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则会诱发经济“泡沫”、滞碍生产效率、触动风险底线。 因此,要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本取向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虚”相生、良性互动。
结合材料四,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24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追逐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其中三个学习小组收集的材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同学:
【强国梦,几代人的夙愿】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成就“中国梦”,对于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关键在于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谈谈党应如何审时度势带领人民成就“中国梦”。
第二组同学:
【宪政梦,不断接近梦想】201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行30周年。我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制保证。维护宪法权成,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社会各方面应如何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第三组同学:
【中国梦,承继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 贵”、“和绥四方、礼通天下”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政府怎样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也越发严重,行路难、乘车难已成为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A同学认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汽车数量的急剧上升所致。理由是:
(1)近些年来,我国汽车生产与消费量急剧上升,仅2012年,汽车产销超过1900万辆,城市机动车“爆发式增长”,造成道路负荷过大,交通拥堵是必然的。
(2)城市私家车的大幅增长,对车主的文明驾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有了汽车并未拥有了汽车文明,不文明的驾驶行为也会造成城市交通的拥堵。
请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相关知识,评价A同学陈述的理由是否能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