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为常见的金属单质,C、D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甲、乙、丙为三种常见的化合物,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红棕色粉末状固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没有列出):
(1)写出框图中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2)若乙的水溶液呈弱酸性,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有刺激性气味。已知16 g固体单质D完全燃烧转化成丙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乙在水溶液中呈弱碱性,其盐可用作化肥,且C与D化合生成乙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①将等物质的量的C、D两种单质充入一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在适当催化剂和恒温条件下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达到化学平衡时,2υ正(C) = 3υ逆(乙)
b.反应过程中,D单质的体积分数始终为50%
c.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
e.达到化学平衡后,再升高温度,乙的体积分数增大
②若在一个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C单质和2 mol D单质,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乙,经4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的转化率为37.5%。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的40 min内,用物质乙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后,若向容器中按5∶1∶2的物质的量之比再次充入C、D、乙三种物质,则原平衡体系中C的转化率将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浓硫酸和碳在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CO2↑+2SO2↑+2H2O为了验证反应的各种生成物,用如图Ⅰ装置进行实验。
图Ⅰ
(1)图Ⅰ中A处是完成实验中的必要装置,它是下列图Ⅱ所示中的(填编号)_________;
图 Ⅱ
(2)C装置中应盛的试剂为足够_______________,其作用__________;
(3)能够确定存在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粒子是;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粒子是 ;(以上2空填相应微粒的符号)
(2)现提供以下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B.氢氧化钠溶液 |
C.四氯化碳 | D.硫氰化钾溶液 |
请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同学正确 |
选用试剂 |
实验现象 |
第一种方法 |
||
第二种方法 |
已知盐酸加到品红溶液中,由于酸性增强使品红溶液的红色加深。试推测:
(1)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
加热后的现象为________。
(2)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Cl2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
加热后的现象为_________。
(3)向品红溶液中通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SO2和Cl2后现象________。
(12分)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MnO2①Fe点燃
MnO2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应为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
是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硅和氮均是自然界含量丰富的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环境、能源及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影响和广泛应用.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向大气中排放NOx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答两点)已知足量NaOH溶液能完全吸收NO2生成氮的两种含氧酸盐(氮为+3、+5价).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光导纤维的作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是制备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3)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为,可由硅粉(用Al2O3和Y2O3作助剂)在氮气中高温烧结而成,氮气在反应中既是反应物,同时又起了
作用.由于使用的硅粉表面含二氧化硅,在反应中需加入碳粉.在烧结过程中,二氧化硅、碳、氮气以物质的量之比3∶6∶2反应生成两 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硅燃烧放出大量热量,“硅能源”有望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新能源.与“氢能源”比较“硅能源”具有等更加优越的特点,从而得到全球的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