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滴定时,眼睛应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0 mol·L-1的KMnO4溶液15.10 mL |
C.酸碱中和滴定之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
D.用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时要先将试纸润湿 |
E.滴定管经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液,将使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高
F.用广泛pH试纸测量H2SO4溶液的pH时,测得pH=3.2
G.测定酸碱滴定曲线:开始时测试和记录的间隔可稍小些,滴定至终点附近则要大些
Ⅱ.(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H2O(l) = H2O(g) ΔH =+44 kJ·mol-1则标准状况下33.6 L H2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 198 kJ·mol-1 P-O 360 kJ·mol-1,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O=O)键能为498 kJ·mol-1。则P4+3O2 = P4O6的反应热ΔH为 。
Na2S2O3俗称大苏打(海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Na2SO3和硫粉在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以制得Na2S2O3。已知10℃和70℃时,Na2S2O3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60.0g和212g。常温下,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a2S2O3·5H2O。
现实验室欲制取Na2S2O3·5H2O晶体(Na2S2O3·5H2O的分子量为248)
步骤如下:
①称取12.6g Na2SO3于烧杯中,溶于80.0mL水。
②另取4.0g硫粉,用少许乙醇润湿后,加到上述溶液中。
③(如图所示,部分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反应约1小时后过滤。
④滤液在经过、后析出Na2S2O3·5H2O晶体。
⑤进行减压过滤并干燥。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的硫粉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
(2)步骤④应采取的操作是、。
(3)滤液中除Na2S2O3和可能未反应完全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
如果滤液中该杂质的含量不很低,其检测的方法是:。
(4)为了测产品的纯度,称取7.40g 产品,配制成250mL溶液,用移液管移取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浓度为0.0500mol/L 的碘水,用(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来滴定(2S2O32-+ I2= S4O62-+ 2I-),滴定结果如下:
滴定次数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滴定后读数(mL) |
第一次 |
0.30 |
31.12 |
第二次 |
0.36 |
31.56 |
第三次 |
1.10 |
31.88 |
则所得产品的纯度为,你认为影响纯度的主要原因是(不考虑操作引起误差)。
(15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自来水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都需要用到氯气。
Ⅰ.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制氯气:观察下图,
回答:
(1)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酚酞,通电后_______(填a或b)侧先变红。
(2)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生产的氯气常用于制备漂白粉,请写出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失效,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一条化学方程式。
Ⅱ.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的制备、除杂、性质验证和尾气处理等实验的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部分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若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并进行检验其和铜的反应。所选装置的顺序依次为(从左向右);
(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若在标准状态下收集到2.24 L氯气,则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3)E管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脂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用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制备乙酸乙酯,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2)B试管中加入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
(3)其中导管要插在液面上而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4)实验完成后,试管B的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若分离10mL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这种方法叫做。
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 A中加热装置已略)。
实验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各仪器中添加相应试剂。
②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③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加热A。
④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⑤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⑥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⑦更换试管D,重复过程⑤,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图中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中的棉花通常会浸润试剂;实验②中通入N2的作用是。
(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
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填“甲”、“乙”或“丙”)。
过程⑤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过程⑦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
|
甲 |
有Fe3+无Fe2+ |
有SO42- |
乙 |
既有Fe3+又有Fe2+ |
有SO42- |
丙 |
有Fe3+无Fe2+ |
有Fe2+ |
(5)进行实验过程⑥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Fe2+(aq)+SO32-(aq)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FeCl3与 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 溶液E和F分别为、。
②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红棕色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某化学研究小组测定某FeCl3样品(含少量FeCl2杂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中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称取a g样品;
②取适量盐酸和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
③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置于烧杯中;
④加入适量的氯水,使反应完全;
⑤加入过量氨水,充分搅拌;
⑥过滤,洗涤沉淀,并将其转移至坩埚中;
⑦加热并搅拌沉淀,至沉淀由红褐色全部变为红棕色,冷却后称量;
⑧重复步骤⑦ 的操作,直至合格为止。
请根据上面的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所给仪器中,实验步骤①②③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是E和______(填仪器序号)。
(2)步骤②加入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⑤所得沉淀为________________;步骤⑥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⑧合格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坩埚的质量是W1 g,最终坩埚和固体的总质量是W2 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6)指导教师认为步骤①~⑧中有一个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_______(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