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21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如图(a)是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线路图,电源电压为 保持不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电阻约为 .电流表有 和 两个量程,电压表有 和 两个量程。
(1)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应位于 (选填“ ”或“ ” 端,电压表的量程应选 ;
(2)按所选量程连接电压表,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到某一点时,如图(b)电压表示数为 ,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a)中滑片 向 (选填“ ”或“ ” 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
(3)移动滑片 ,记录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c)所示的 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
(4)实验室中实际提供的电压表内阻并非无穷大有明显的电流通过,实验中灯泡两端电压达到 时,额定功率的测量值 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5)若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并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 ,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小王同学到宜宾翠屏山玩耍时,在去哪吒洞的路上捡到一个形状奇特且不溶于水的物体,他想知道这个不明物体是由什么材料构成,于是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
参考密度表 |
|
物质 |
密度 |
大理石 |
|
石膏 |
|
硬塑料 |
|
铝合金 |
|
(1)已知空玻璃杯的质量为
(2)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 ,说明该物体的密度 水的密度,物体对杯底的压力 其重力(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3)往杯中逐渐加入食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物体悬浮如图(乙 ;
(4)取出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 总质量为 ;
(5)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 体积为 ;
(6)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为 ,这个物体是由 构成的。
悠悠涪江水孕育了涪江两岸儿女,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涪江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她取了一些涪江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 ,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涪江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
(3)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 ,然后取出铜块。
(4)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
(5) 。(请你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
(6)用天平测出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则 。
(7)计算涪江水的密度,则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物理量用符号表示)。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小明同学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设计并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
(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 前,应将滑片 移到滑动变阻器的 “ ”或“ ” 端。
(2)闭合开关 ,将单刀双掷开关 扳向“1”,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如图乙所示, ;
(3)将开关 扳向“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调节滑动变阻箱的阻值 ,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 ,此时 ;则步骤(2)中小灯泡的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4)步骤(2)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
(5)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以下关于灯泡额定功率 与实际功率 的数值关系,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 . . .
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质量不同两个钢球 和 的质量大于 ,分别不从同的高度 和 静止开始放下,观察木块 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木块 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他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选填“能”或“不能” 达到探究目的。
(2)由甲、乙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有关。
(3)小明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她的看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 ,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