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A.法国推动欧洲各国密切联系
B.法国希望取得欧洲领导地位
C.欧共体各国联合以抗衡美苏
D.欧洲的北约盟国依附于法国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扩大进出口数额
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D.推行贸易自由化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D.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 …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