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
|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
| 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
| 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下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对此图表解释正确的是
| A.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共和”,反映了清政府要民主但不放弃帝制 |
| B.1898—1903年“民主”出现的频率增高,原因是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
| C.1903—1908年“民主”、“共和”出现的频率均高,是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 D.1908—1913年 “共和”出现的频率增高,原因是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
|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
|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
|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禁烟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