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打头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下列与“艰苦创业”相关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 C.开辟经济特区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 B.选官须注重才学 |
|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 D.选官应注重品行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 B.宗法制的消亡 |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 D.分封制的巩固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