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
下列观点属于智者学派的是
①“天赋人权” ②“正义、善德、真理等的价值标准都是人制定的”
③“感觉就是知识” ④“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
王阳明的“心”学更多的吸收了
| A.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 B.佛教禅宗“心外无佛”思想 |
| C.朱熹“理先气后”思想 | D.二程“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的思想 |
宋朝是我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符合宋朝儒学发展状况的是
| A.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 B.形成了理学 |
| C.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 D.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
|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