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美国地震局发布的信息,加勒比海岛国海地(18.5 ºN,72.5 ºW)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5公里,震源深度约10公里。完成下列各题。
地震发生于海地时间(所在区时)

A.12日4时53分
B.12日12时53分
C.12日16时53分
D.13日21时53分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煤为输电 ④大力发展煤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读a,b,c三幅图,回答11~13题。

20世纪60年代后()
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③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与三幅图相吻合的结论是()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④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二氧化碳被称为保温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影响全球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洋流 B.大气环流、地面状况
C.洋流和人类活动 D.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 ②积极开发氟利昂的代用品以及研制新型制冷系统,是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 ③对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 ④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