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A.婚礼简约 | B.自主择偶 |
C.自由恋爱 | D.夫妻平等 |
苏联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的资料(单位:吨)
年份 |
黄金总量 |
黄金出口 |
其中用于购买粮食 |
1965年 |
577.1 |
335.6 |
335.3 |
1972年 |
1243.7 |
458.6 |
458.2 |
1977年 |
774.4 |
390.0 |
390.0 |
1980年 |
502.0 |
156.0 |
156.0 |
上述表格说明()
A.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现
C.苏联已成为重要能源输出国
D.农业危机威胁政治稳定
文件一:“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文件二:“应当对企业的实有财产进行估价,以确定公私双方的股份……由人民政府主管业务机关所派代表同私方代表负责经营管理”;文件三:“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由外商提供设备,由我国工厂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成品交给对方销售。”以上材料说明其经济活动()
A.都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
B.都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
C.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
D.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曲折 |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如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总额发展变化的一幅曲线图,从1866年到1956年90年间共出现三个资本总额的投资高峰,其中第二个高峰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B.洋务运动的推动 |
C.南京国民政府的激励政策 | D.相对和平的国内外环境 |
1935年11月,作为对美国实施购银法案的一种应对,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和改变白银无序外流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币值的相对稳定,但作用和意义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法币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白银大量外流和银根紧张的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向美国和英国大量出售白银以换取美元和英镑 |
B.中国近代长期以来货币混乱的情况难以改变 |
C.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
D.国民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