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地理位置 D.宪政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已经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655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出现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 B.维护国共合作
C.维护《临时约法》 D.反对国民党分裂

2011年7月杨恒均著的新书《黑眼睛看世界:一个民主小贩眼里的世界》中写到“在90年前新文化运动的传承下,今天的知识分子能对先贤的理论补充些什么?能对当下的民众启蒙些什么?毕竟在光明中拉开灯不算什么本事,在一片黑暗中找到火烛以达黎明,才是伟大之处。”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主张维新变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