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为重要的历史分期点,你认为以1500年为分期点的主要依据是
| A.1500是一个整数时间,容易记忆 | B.1500年前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
| C.1500年是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 D.1500年前后开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 B.以“孝道”治天下 |
| C.赋役制度的变化 | D.皇帝制度的形成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材料所揭示的深层信息是
| A.分封制遭到破坏 |
|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
| C.诸侯国相互厮杀 |
| 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这里所说的“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 A.英美等国家的全力支持 |
| B.抗日战争挽救了亡国灭种危机 |
| C.抗日统一战线的民族性 |
| D.西安事变的发生改变战争进程 |
从中共“一大”党纲到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变化,表明了()
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
②将普遍的革命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
③党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更加正确的认识
④党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小明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下图所示的笔记。据此判断,其复习主题应是
| A.新中国治国方略的制定 |
|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 C.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依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