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 A.郡县制度的发展 | B.以“孝道”治天下 |
| C.赋役制度的变化 | D.皇帝制度的形成 |
如图所示,长为2L的轻杆,两端各固定一小球,A球质量为
,B球质量为
,过杆的中点O有一水平光滑固定轴,杆可绕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当转动到竖直位置且A球在上端,B球在下端时杆的角速度为ω,此时杆对转轴的作用力为零,则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为()
A.1:1 B.(Lω2+2g): (Lω2-2g)
C.(Lω2-g): (Lω2+g)D.(Lω2+g): (Lω2-g)
质量不计的轻质弹性杆P插在桌面上,杆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小球沿水平方向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如图所示,则杆的上端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为()
| A.mω2R | B.![]() |
C.![]() |
D.不能确定 |
洗衣机的脱水筒采用带动衣物旋转的方式脱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脱水过程中,衣物是紧贴筒壁的 |
| B.水会从桶中甩出是因为水滴受到向心力很大的缘故 |
| C.加快脱水筒转动角速度,脱水效果会更好 |
| D.靠近中心的衣物脱水效果不如四周的衣物脱水效果好 |
如图甲所示,在长约80cm~100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用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小圆体恰能在水中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然后将玻璃管竖直倒置,在红蜡块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紧贴黑板面水平向右匀加速移动,在正对黑板面将看到红蜡块相对于黑板面的移动轨迹可能是下图中的()
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力F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q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
| A.物体的质量 |
| B.斜面的倾角 |
| C.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 |
| D.加速度为6 m/s2时物体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