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世界的目光正在聚焦中国、聚焦上海。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上演。最终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达到246个。迎世博600天行动开始以来,上海市政府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城市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策划开展了“世博进社区”、“世博企业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还组织了“文明交通”、“文明餐饮”等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文明的软硬环境迎接世博会。
申博成功8年来,上海市民全力支持、全情参与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迎世博600天行动启动以来,上海市民更以实际行动作答:“办好世博会,2000万上海市民都是东道主。”从200万到2000万,申城市民人人都是“志愿者”。上海世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世博会。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能吸引多少世界的眼光?当国际社会愈发关注中国时,中国又将向世界传递怎样的声音呢?外交部长杨洁篪表示,2010年“峰会外交”仍然是中国外交的亮点。中国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继续深化与各大国的关系,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提升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参与和引导国际体系变革,大力发展经济、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等领域外交,切实为“保稳定、促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材料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能源消耗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因此,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坚持“低碳和绿色”的核心理念。在上海世博会筹办和举办期间,无论从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展览运营以至后续利用,都始终贯彻着这一原则。无论主办者还是参加者,在整个展览中,交流城市的发展理念,大部分都聚焦于绿色发展上。这对引导人们树立低碳、绿色理念,进行环保实践,起到了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对于企业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生产方式,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对保护地球,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海市民应该如何努力为世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结合材料二,说明外交部长杨洁篪就高标准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庄严承诺是如何体现我
国的外交政策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上海市政府提出了“低碳、绿色世博”的理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孙中山孙女孙穗芳与两个儿子王祖荣、王祖耀经常往返两岸,今年双十节前夕来到台湾,兄弟俩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谈到对两岸感觉。王祖耀认为,大陆已逐步实践他曾祖父《建国方略》的理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孙中山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何能够把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逐步变为现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要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2)你认为当前应当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6分)
材料一某地对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内容调查情况表
内容 |
聊天、游戏 |
浏览不健康网站 |
查阅学习资料 |
看电影、听音乐 |
其他 |
比例 |
50% |
15% |
20% |
10% |
5% |
材料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据统计,诺贝尔文学奖在过去20年中,13位得主均来自欧洲。瑞典文学院的常务秘书长恩达尔曾批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的评判标准过于欧洲化。因此,目前我国国内的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并没有比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的看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原新闻出版总署连续九年推荐百种优秀青少年图书活动基础上, 2013年再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其中,英国学者沃伯顿的《40堂哲学公开课》、美国学者格雷的《疯狂科学》、《新论语》、《雷锋画传》等在列。总局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推荐优秀读物,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丰富我国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并在全社会营造读书氛围,推动“书香中国”的建设,以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请运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向青少年推荐优秀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