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0—2007年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速是31.68%。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浙江省2008年贸易总额平均增速仅为19.4%,2009年,同比下降11.1%。对浙江经济雪上加霜的是,对外贸易摩擦案激增五成,成为贸易保护主义重灾区。“浙江制造”的困局正逐步显现。
材料二如何化“危”为“机”,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采取相互一致的策略选择。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谁能摸准产业转型的脉搏,切入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无疑会迎来持续的竞争力。
(1)从经济常识角度简要分析,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转型的必要性。
(2)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说明企业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42分)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发展新动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表
材料二:2014年以来,某省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经济创新发展: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342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1579万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三管齐下”;98%以上的省自主创新专项由企业牵头实施。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分析材料二中某省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的经济意义。(12分)
材料三: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人民日报 》载文指出 :当下中国,执政党正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都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在成为新常态;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勇于破藩篱、扫障碍,推动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正在成为新常态;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正在成为新常态;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正在成为新常态。
(2)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是怎样有所作为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参加2015年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材料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建议:
掌握遗产资源,夯实丝路认知——主动组织“一带一路”上的丝绸文化遗产调查,掌握丝绸文化遗产资源;用文物、图像、文献实证的丝绸史实勾划一幅权威的丝绸之路,夯实丝绸之路中丝绸的话语权。
抓住重点项目,保护丝路遗产——充分利用我国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技术力量,推出“一带一路”出土丝绸文物及相关遗址的技术研究和保护项目。
做好展示平台,传播丝绸文化——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功能,主动对接国外著名博物馆进行展览交换,把以丝路之绸为主题的展览推向海外,传播中国丝绸文化。
传承丝绸技艺,开发丝绸产品——发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作用,让丝绸文化遗产在今天的丝绸原产地得到生产性保护,建设蚕桑生态基地和丝绸特色小镇,集聚非遗传承人、民间工艺师、纤维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及相关企业,打造具有中国元素的丝绸特色产品,重振丝绸辉煌。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述“建议”的依据。
材料五: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建议:
敦煌莫高窟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开展国际合作抢救珍贵文化遗产,并实施游客承载量控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国际高度认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践最佳案例。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模式应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4)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借鉴“敦煌莫高窟经验”?
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1992年,安徽省黄山市将“珠算鼻祖”程大故居邻近的一所小学作为珠算文化的传习所。该校的学生一直都接受着珠算文化历史、应用教育,后来该校又发明了“珠心算”,将算盘从手中打到了心里,让珠算这一古代文明焕发出青春。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我国的珠算文化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初,舞台剧《牡丹亭》在美国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年轻的中国演员把东方的忠诚、爱情、坚贞、梦想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在美。作品创作遵循舞剧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在尊重汤显祖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大胆改编。作品创作尊重各国文化习惯,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将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通过西方古典芭蕾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成功融合。
有人说“舞剧《牡丹亭》通过挖掘中西文化中共通的东西成功走向了世界。”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 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 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材料二: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2年 |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
2007年 |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
(2)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材料二中“依法治国”路线图的正确性。
2014年初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国务院派出大批工作组到全国调研,6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定向调控”首次面世。定向调控是经济“新常态”下调控方式的进一步创新与深化,意在更加精准发力,强调调控“靶点”的精准度。可以说,定向调控是区间调控的升级版。2014年的成功实践说明定向调控的正确性,而且它也正在深刻改变政府传统的调控模式,也将重新描绘中国未来的经济蓝图。
请分析材料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