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于汉家旧典。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迭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dí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而已。光之指摘痛瘁,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
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日:“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日:“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日:“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余卒。
《三国志·孟光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主践阼即位 |
B.祎但顾谢踧踖而已感谢 |
C.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宽恕 |
D.焉可豫设也?通“预”,预先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盂光“直言无所回避”特点的一项是(3分)
①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譊讙咋。 ②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
③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
④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 ⑤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
⑥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⑥ | C.①②③⑤ | D.②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光博识多知,对历史非常了解,尤其专心于三史。在对待“春秋三传”上,喜好《公羊春秋》而对《左氏春秋》却颇多讥讽。 |
B.延熙九年的秋天,颁布大赦令,孟光却认为:大赦天下,好比半边枯萎的物体,不是盛明之世所应该运用的。 |
C.孟光“好直言,无所回避”,所以一些执政大臣,像费祎、郤正等人,心里都不高兴,以致他的官位还不如一些年轻人高。 |
D.盂光认为太子应该学习智谋,智谋才是太子最需要的东西。而侍候双亲虔诚恭敬,接待百官显示出仁慈宽厚等,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品质。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3分)
译句: ▲ ▲ ▲
(2)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3分)
译句: ▲ ▲ ▲
(3)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3分)
译句: ▲ ▲ ▲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
B.又奚以自多壮语后置 |
C.有购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
D.宋人有耕者定语后置 |
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
B.是丘也判断句。 |
C.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
D.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
下列句子中加点汉字活用现象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使王天下(名词使动用法,使……称王) |
B.民多疾病(名作动) |
C.而民说之(通假,通“悦”,意动) |
D.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意动) |
下列句子中加点汉字活用现象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下(名作状,向下) |
B.止子路宿(使动) |
C.不仕无义(名作动) |
D.欲洁其身(使动,使……高洁) |
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古义:从,跟从,跟随。而,连词“来”;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
B.桀、纣暴乱(古义:暴力混乱;今义:暴动骚乱) |
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政治,古义:措施、法度) |
D.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