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主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他本可以通过承认错误,避免极刑,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雅典民主的形式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 |
| B.苏格拉底之死意味着希腊人违背了法治原则 |
| C.苏格拉底的“不敬神”源于他的哲学观念——“认识你自己” |
| D.表明了苏格拉底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
|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
|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
|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
|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
|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
|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
|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
|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 B.轮番而治 | C.人民主权 | D.独立自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