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受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见图)。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北美五大湖 | B.黄河壶口瀑布 | C.长江三角洲 | D.沙漠的风蚀城堡 |
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南方低山丘陵 | B.刚果盆地 | C.纳米布沙漠 | D.远东山地 |
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9-10题
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D.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图5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回答 题。
7.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温度
C. 地形 D. 光照
8.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
A.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 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C.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 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 题。
4.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5.①山脉南北绵延约()
A. 200千米B. 700千米
C. 400千米 D. 1400千米
6.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 题。
9.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A.明显过快 B.明显滞后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10.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不包括()
A. 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B.城乡差别很小
C.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D. 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 题。
2.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3.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