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受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见图)。

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北美五大湖 B.黄河壶口瀑布 C.长江三角洲 D.沙漠的风蚀城堡

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南方低山丘陵 B.刚果盆地 C.纳米布沙漠 D.远东山地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完成题。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广东、福建 B.上海、天津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第三产业发达 D.煤炭消耗量大

下图是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D.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题。

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P地
B.N地
C.M地
D.Q地

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图,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中威尔逊天文台和南方天文台有良好的天文观察条件,主要原因有()

①海拔高,接近天体
②靠海,冬暖夏凉
③地处高山,视野开阔
④受洋流影响,大气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