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朋友时 的感情。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4分)
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分)
定风波
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这首词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陈述。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1)浐水,古代关中八川之一,源于陕西蓝田西南的秦岭中,入渭河。(2)凤城,长安别称。楼阁,一作宫阙,皇帝居住地。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1)谢亭,即谢公亭,尽安徽宣城北,谢眺曾在此送别范云,后人以其为送别之处。(2)劳歌,古代送别时所唱的歌。两首诗同样写到“水流”,一用“尽”,一用“急”,请分别赏析其妙处。
答: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两首诗的异同。
答: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