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亲近自己的双腿》完成下列各题
亲近自己的双腿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到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走,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说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上车吧,就收你3元。”
②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
③车前行着,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
④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蹬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我走着去。我当然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⑤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那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⑥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了。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到鼓舞。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仍在了后面,把坡仍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⑦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80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怎么走那么远?”我问。“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恰巧坐了我的车。途中,他们想换车,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竟然一口气蹬到底!”
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我又看着他那条断腿。我很想打听一下他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那条腿已经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⑨别墅到了。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⑩返回时,我徒步走过了那段40分钟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的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第③段画线句“我正觉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
第④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请联系上下文,把“我”的心理想的内
容补充完整:
。第⑤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
从语言特点看,在第⑤段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陈述理由。
语句:
理由: 第⑥段画线句说“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了”。起先纠缠着、笼罩着“我”的惆怅和悲凉,为什么到此时“竟然了无踪影了”呢?
答: 第⑧段中说,车夫的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车夫的“尊严”具体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什么?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题。
(1)简爱两次要求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王安石的《伤仲永》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心灵之痛
查一路
⑴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⑵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⑶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⑷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⑸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⑹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⑺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⑻ 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
⑼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⑽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⑾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作者是由怎样的一个故事引发思考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列举出文中运用的两组对比。
结合加点词语,说一说文中第⑵自然段划线句的妙处。
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选文第 ⑼段中的“由此”的“此”指什么?
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xiūsè()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 )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mò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霎()时密密地挨()着 xiūsè( ) mòmò()
(2)选文划直线句中的“田田”一词的意思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小题
傍晚时分,到达昆明。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整个春城犹如披上了轻纱,显得格外妩媚。我们到达宾馆时,热情的主人早已在那里等候。寒暄了一阵,主人便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西山,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向往之情。待主人告别后,我迫不急待地推开了临街的窗子,只见远处的街灯发出柔和的光,重峦迭嶂的西山隐约可见,四周笼罩在一片温馨之中。啊,那么令人陶醉的春城之夜!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1)用音序检字法查“媚”: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用部首检字法查“暄”:先查部首 ,再查 画。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 应改为 (2) 应改为
《梨一样的苹果》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米哈朵夫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