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
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
大肠杆菌pUC118质粒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唯一切点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若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则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若lacZ基因被破坏,则菌落呈白色。右图表示转基因操作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作为受体大肠杆菌应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便于筛选 |
B.若大肠杆菌的菌落为白色,则有质粒导入大肠杆菌 |
C.选择培养基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适量氨苄青霉素 |
D.应选择蓝色菌落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 |
下图是某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酶切后目的基因插入位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质粒都含有抗性基因,该基因常常作为标记基因 |
B.将重组质粒1导入一个大肠杆菌,该菌不能在含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长出一个菌落 |
C.为了便于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应首选重组质粒2导入受体细胞 |
D.将重组质粒4导入大肠杆菌,目的基因至少会表达出一个蛋白质分子 |
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质粒上有 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培育过程不需要光. |
B.过程中构建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
C.构建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分子A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有PstⅠ、EcoRⅠ |
D.转基因抗病香蕉实质是人为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变异的特点 |
ch1L基因是蓝细菌拟核DNA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A.ch1L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
B.①②过程中使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打开 |
C.①②过程都要使用DNA聚合酶 |
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 |
下图是某DNA分子的片断,下列是对该图中几种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要打断5,在细胞内用解旋酶,在细胞外可用高温处理 |
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2与3之间的化学键 |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切断4处的化学键 |
D.DNA连接酶可连接4处断裂的化学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