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物质酸性(碱性)的强弱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给出(接受)质子能力的大小。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Na + 2H2O=2NaOH + H2↑是酸碱反应 |
B.ClO-+ H2O![]() |
C.碱性强弱顺序:ClO—>OH—>CHCOO— |
D.HCO3-既是酸又是碱,NH3既不是酸又不是碱 |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可用于实验室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Cl2 |
B.②从溴水中萃取溴后的分离操作 |
C.③配制1mol/LNaCl溶液定容操作 |
D.用图④操作可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 |
若20g密度为dg/cm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g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
B.![]() |
C.2.5d mol/L | D.1.25d mol/L |
归纳与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稀硫酸能与铁反应放出H2,所以稀硫酸与铜反应也一定能放出H2 |
B.因为Mg可以与水反应放出H2,所以Ca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H2 |
C.因为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
D.因为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SO2具有漂白性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B.含有最低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
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电子被氧化 |
D.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Na Na2O
Na2O2
②CaCO3CO2
C
③NaCl(饱和)NaHCO3
Na2CO3
④FeFeCl2
FeCl3
A.①④ | B.②③ | C.③ | D.④ |